小区安装充电桩 居民充电更方便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与此同时,不少居民却将电动自行车入户停放、飞线充电,甚至在公共门厅、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充电。一旦起火燃烧,极易导致人员疏散逃生困难,造成人员伤亡。
个别居民仍然飞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随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出台,配套完善充电设施,刻不容缓。
新规落地 严禁电动车上楼
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频发态势,预防和减少民用建筑火灾危害,日前,应急管理部已发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规定》第三十七条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规定》指出,消防救援机构对违反规定且拒不改正的,可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物业服务企业如果没有履行到管理责任,导致电动自行车的违规停放和充电的,也会受到相关的处罚。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规定》落实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跟随凉州区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到城区部分高层居民住宅小区实地走访了解。在凉州区华丽广场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引入武威光凯智远公司,在小区投资建设集中充电区5处共200个充电桩,基本能满足小区居民需求。小区居民李女士表示,随着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群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居民能自觉到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点存放、充电。
在凉州区宋园新村,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物业公司已集中规划了两处电动车集中存放、充电区,配套建设了充电桩。现在大部分居民都在集中存放点存放、充电,充电桩用手机扫描充电,缴费方便,价格便宜。但也存在个别居民把小型电动车推进电梯上楼入户充电的情形,但这种情况物业管理人员只能劝阻,缺少强制措施。
近期,为确保《规定》落实到位,凉州区消防救援大队对辖区内居民住宅小区、各类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定期进行检查,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电动车起火原因主要为电气故障、电动车电池老化引发自燃等,住宅小区人员密集、电动车流量大,如果占用‘生命通道’、人车同屋、飞线充电,加之楼梯间的‘烟囱’效应,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凉州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人员介绍。
补齐短板 老旧小区急需完善充电设施
记者了解到,一些新建高层住宅小区因配套设施齐全,《规定》落实比较到位。相比新建小区,城区老旧小区因物业管理不完善,自动充电设施不配套,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问题比较突出,安全隐患较大。
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在东大街一老旧小区,记者看到,有住户将电线从高楼层的窗户引至楼下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还有住户将私拉电线缠绕在阴台天然气管道上固定,插线板暴露在外面。小区住户齐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小区没有配套的充电设施,居民们都只能自己想办法。”记者走访发现,在城区部分老旧小区都存在私拉电线充电的问题。此外,记者观察到,居民大都是晚上下班回来充电,次日早晨上班时才会拔掉充电器,过度充电问题也较为普遍。
“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充电的做法十分危险,如果连续充电超过10小时,很容易引起电池漏电、自燃甚至爆炸事故,导致火灾的发生,甚至是人员伤亡。市民们应提高火灾意识,杜绝私拉电线行为,正确使用和停放电动车”。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监督人员介绍。
西苑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说,引入兰州城关物业公司后,对小区门禁系统、充电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建设电动车配电区4个,充电桩70个,并计划陆续加装。通过物业公司广泛宣传,部分居民已经认识到违规停放、充电的危害,开始主动集中存放和充电。小区居民何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通过亲身体验,充电桩已逐步接受。
武威光凯智远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事电动车充电业务以来,已陆续在城区60个居民小区安装充电桩300台,有充电口3000个。要让自动充电桩进一步覆盖城区居民小区,关键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特别是物业公司要加大对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的引导,及时告知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解决社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上,只有进一步推动智能充电桩、电梯感应报警器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安装使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进楼入户的问题。
全媒体记者蒋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