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前景理财公司高管密集变阵超26万

   时间:2024-04-26 阅读:

又一家理财公司“掌舵人”将迎来变更。4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工银理财现任董事长王海璐拟调回工商银行总行,工银安盛人寿现任总裁吴茜将接任工银理财董事长一职。而在工银理财之前,年内已有上银理财、信银理财、渤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发生变动。

自2019年第一批机构开业算起,理财公司成立已有近五年时间,在历经净值化转型阵痛后,其逐步成为理财产品发行、运营的主力军。不过,受权益类产品收入下降、费率降低等因素影响,2023年末多家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出现“收缩”,个别甚至出现两位数降幅。随着理财公司管理层的逐步轮换,超26万亿理财市场的格局又将如何?

又一理财公司高管拟变更

4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工银理财获悉,工银理财现任董事长王海璐拟调回工商银行总行,接替因到龄将卸任的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朱长法。

王海璐于2021年4月调任工银理财担任董事长一职,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14日,王海璐还曾公开阐述银行理财公司债券投资的方法论和路线图,并透露工银理财超1.7万亿元的产品管理规模中,有近万亿元直接投资配置于债券市场。在2023年该公司较好把握了债市的趋势性机会,债券资产整体收益率达到4.5%,为客户创造了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投研深度、资源厚度、风控精度上的持续发力。

图片来源:壹图网

在加入工银理财之前,王海璐就曾在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工作十余年,历任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等职务,随后又在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近两年,先后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职务。

此次王海璐回归工商银行总行后,工银理财董事长一职拟将由工银安盛人寿现任总裁吴茜接任。从简历来看,吴茜也深耕工行系统多年,她于1995年8月加入工商银行总行,历任总行计划财务部系统财务处副处长、海外及直属机构财务处处长、财务会计部境外及直属机构财务处处长、财务管理中心处长、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职务。

2015年8月吴茜转战工银安盛人寿,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担任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2018年6月起担任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职务;2019年7月起同时担任工银安盛人寿全资的子公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总经理。

保险资管从业经验高管就任对于工银理财有何意义?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理财公司传承着商业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基因,在权益类产品的投研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保险资管从业经验高管就任无疑对理财公司在强化固定收益类产品基础上,提升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年内多家理财公司高管调整

近年来,理财公司人事调整频繁。在工银理财之前,年内已有上银理财、信银理财董事长相继变更,渤银理财新任总裁任职资格于3月获得批复,不久前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也因退休辞任,北京商报记者查询该公司官网发现,目前公司领导简介中暂无总经理相关资料。

回顾去年,农银理财、杭银理财、建信理财、华夏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恒丰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出现高管变动,涉及公司总裁、副总裁、董事长或总经理等职位。

对于理财公司高管密集变动的原因,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理财公司很多处在开创早期,当前很多银行都在将理财业务和银行本身剥离,而剥离早期的理财公司高管有部分本身是临时的,所以需要变动人员将更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另一方面,理财产品销售也存在分化状态,部分理财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成为人员变更的潜在因素。

理财公司脱胎于母行体系,在成立初期高管团队大多都来自母行,现如今仍延续此趋势。从新就任的高管履历来看,母行体系内部输送仍是理财公司高管的主要来源。例如,招银理财总裁吴涧兵此前就任招商银行运营中心总经理。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在加入华夏理财之前,曾担任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谈及来自母行高管就任对理财公司的影响,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来自母行的高管对银行体系内部业务和运作更加熟悉,更容易使理财公司与母行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确保协同运作,有利于业务平稳对接和开展。当然,这一安排也是趋于保守的选择,对于理财公司经营独立性和业务创新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何角逐超26万亿理财市场

自2019年第一批机构开业算起,理财公司成立已有近五年时间,在历经净值化转型阵痛后,其逐步接过母行“重担”,成为理财产品发行、运营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8万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3.07%。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最多,为22.4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3.85%。

不过,受权益类产品收入下降、费率降低等因素影响,北京商报记者梳理理财公司母行年报发现,2023年末多家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出现“收缩”,个别甚至出现两位数降幅。2023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虽仍然是同业第一,但已较上年末下降4.49%至2.55万亿元。建信理财、农银理财的产品规模和理财产品余额则分别较上年末减少21.51%、10.61%至1.5万亿元和1.59万亿元;工银理财、中银理财的产品余额、资产管理规模均由超1.7万亿元降至1.6万亿元水平。

净利润表现上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国有银行理财公司业绩降幅较大,净利润降超50%,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则“逆袭”上位,多家排名有所上升。2023年,农银理财、建信理财未能守住第二、第四名座次,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减少54.67%、53.42%至15.97亿元、13.23亿元;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分别以净利润25.82亿元、22.55亿元、18.85亿元抢占第二、第三、第四名宝座。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的下降,一方面与产品规模有关,另一方面,一些理财公司在2023年适当地采取阶段性减费让利,对经营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理财公司管理层的逐步轮换,超26万亿理财市场的格局又将如何?盘和林表示,后续预计理财公司将更多开发权益类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也将会有所改变,另外,理财产品将更多和线上渠道合作,增加理财产品的获客渠道面。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去海外看病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

出国看病肺癌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起名 |  健康养生 |  科技科学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休闲 |  综合资讯 |